一个苹果引发的公案
大河网11月26日报道,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一名高三男生吃了女同学的一个苹果,然后聊了几句。不久,学校政教处就以“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开除了这两名学生。

自有人类以来,苹果就是一种惹祸的果子。想当年,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时候,是何等地逍遥快活。要不是夏娃她老人家意志不坚定,受了化身为蛇的魔鬼这小子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她和亚当现在可还在伊甸园里面享福呢,而我们——当然,不会有我们了——也就不用在人世间受苦受难,替他们赎罪了。据好事都考证,当年使夏娃他们堕落凡尘的那只欲望之果,就是苹果。

在谈到历史的时候,大胡子哲学家马克思常引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对这句名言,他又作了补充:“历史的重演,第一次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则以喜剧的形式出现。”苹果在人类起源时候惹的那场祸,以宗教的眼光来看,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事件,而且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至于这两名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的因苹果而被学校开除,一来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双方都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早恋”了,是否学校就有权开除他们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二来他们实在太不起眼,是否被学校开除对于其他人的日常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影响,更别说影响整个人类了。因此,他们因为那只著名的苹果而惹出来的是是非非,既谈不上是悲剧,也谈不上是喜剧,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

那么,这场闹剧的导演是谁呢?是学校么?是的,也不是。不可否认,学生如果被发现“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的“敌情”就要被开除这一霸王条款确实是学校单方面制订的,而且,所谓的“查高三(2)班学生何帅与高三(3)班小聂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也是学校单方面认定的,甚至没有拿出任何证据,也没有给他们任何辩护的机会就做出了开除的处理决定。

然而,若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导演这场闹剧的却又不是学校,而是不受任何约束却可以制定任意规则的权力。在美国,据说根本没有“早恋”这个词,所以他们将中国所谓的“早恋”翻译为“中学时代的约会”可见,他们并不认为“早恋”就是应该受到惩罚的罪恶,虽然也不见得鼓励“早恋”——如歌德所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早恋”不“早恋”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私事,干学校什么事呢?在此意义上,这一事件的难道不是由于学校方相对学生的无限权力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权以保护自己免受任意规则的侵害引起的吗?

或许,学校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而中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其实倒未必。何况,如果怕“早恋”影响学习而将学生开除,即干脆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那能说得通吗?学校只是一个服务型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并不具有干预其服务对象私人生活的权利。因此,学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去介入不属于自己服务范围的事务——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同志也是18岁谈的恋爱,而且被传为佳话,若按照我们学校的条款,不也要被开除么?   大河网11月26日报道,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一名高三男生吃了女同学的一个苹果,然后聊了几句。不久,学校政教处就以“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开除了这两名学生。

自有人类以来,苹果就是一种惹祸的果子。想当年,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时候,是何等地逍遥快活。要不是夏娃她老人家意志不坚定,受了化身为蛇的魔鬼这小子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她和亚当现在可还在伊甸园里面享福呢,而我们——当然,不会有我们了——也就不用在人世间受苦受难,替他们赎罪了。据好事都考证,当年使夏娃他们堕落凡尘的那只欲望之果,就是苹果。

在谈到历史的时候,大胡子哲学家马克思常引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对这句名言,他又作了补充:“历史的重演,第一次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则以喜剧的形式出现。”苹果在人类起源时候惹的那场祸,以宗教的眼光来看,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事件,而且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至于这两名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的因苹果而被学校开除,一来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双方都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早恋”了,是否学校就有权开除他们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二来他们实在太不起眼,是否被学校开除对于其他人的日常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影响,更别说影响整个人类了。因此,他们因为那只著名的苹果而惹出来的是是非非,既谈不上是悲剧,也谈不上是喜剧,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

那么,这场闹剧的导演是谁呢?是学校么?是的,也不是。不可否认,学生如果被发现“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的“敌情”就要被开除这一霸王条款确实是学校单方面制订的,而且,所谓的“查高三(2)班学生何帅与高三(3)班小聂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也是学校单方面认定的,甚至没有拿出任何证据,也没有给他们任何辩护的机会就做出了开除的处理决定。

然而,若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导演这场闹剧的却又不是学校,而是不受任何约束却可以制定任意规则的权力。在美国,据说根本没有“早恋”这个词,所以他们将中国所谓的“早恋”翻译为“中学时代的约会”可见,他们并不认为“早恋”就是应该受到惩罚的罪恶,虽然也不见得鼓励“早恋”——如歌德所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早恋”不“早恋”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私事,干学校什么事呢?在此意义上,这一事件的难道不是由于学校方相对学生的无限权力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权以保护自己免受任意规则的侵害引起的吗?

或许,学校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而中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其实倒未必。何况,如果怕“早恋”影响学习而将学生开除,即干脆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那能说得通吗?学校只是一个服务型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并不具有干预其服务对象私人生活的权利。因此,学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去介入不属于自己服务范围的事务——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同志也是18岁谈的恋爱,而且被传为佳话,若按照我们学校的条款,不也要被开除么?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